校友介紹:碩專 林黛嫚

01 November 2018

作者介紹:
社發所碩士碩專第二屆畢業生
作家、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專任助理教授

問題中年—社發所與我

我從小就是一個「問題兒童」,「問題」是指對很多事情都有疑問、很好奇、想知道為什麼?譬如:媽媽為什麼老是在睡覺、我為什麼不能和隔壁的阿文一樣去上幼稚園、爸爸為什麼常常不在家、人為什麼每天都要吃三次飯、每個人為什麼都長得不一樣、張家阿媽為什麼要在後院養豬弄得到處臭??髒兮兮……但是我沒有解開問號的管道,有些問題我自己想想就明白了,媽媽一直在睡覺是生病了,我不能去上幼稚園是家裡沒有錢;有些問題等我再長大一些就知道了,像是張家阿媽養豬是那個時代家庭主婦的生財之道,用家裡的食餘養兩頭豬收入來貼補家用;還有些問題我到現在還是不明白。

上學讀書識字後,我的問題更多了,像是,為什麼我讀這所國小阿文讀那所明明我們兩家只隔一條巷子、為什麼班上的阿青考試老是吃鴨蛋每一科目都不會、為什麼老師家庭訪問時在阿文家坐一下午喝茶吃?子卻只在我家門口跟爸爸說兩句話、為什麼我要學雞兔同籠這種數學問題明明雞兔就不會同籠……但是我忙著讀書考試,沒有閒功夫想這些無聊問題。

然後我處在一個安全的體制內,成績不錯不必擔心錯一題打一下;聯考後進入師專就讀,不必擔心畢業後沒工作養不活自己;沈浸在文學的世界裡,縱有驚濤駭浪可以當成是別;讀台大夜間部,在小學教書,後來辭了教職進入中央副刊當編輯,工作上固然有許多要學習的事,結婚生子也有許多人生課題要對付,現在看來十分為難的事青春當道似乎都舉重若輕、應付裕如。只是,順遂安穩的生活中,時不時腦海裡會亮起來一些問題,從前的、現在的、複雜的、簡單的、找到答案的、還沒解決的……

台大中文夜間部要畢業時,我考慮過要繼續讀研究所,為了有機會考上還利用教書空檔到日間部旁聽文字學和聲韻學,準備了大半年後來因為得了一個文學獎,有出版社要幫我出書,於是在寫小說和讀研究所之間選擇了寫作。

有一天,和文友典婉閒聊時,她說她正在讀世新大學社發所,她覺得我很適合讀這個所,我不知道典婉說這話的立論基礎為何,事過之後隱隱也可找到些思路脈絡,不過吸引我去報考的原因,卻是看了典婉寄給我的考試指定用書《依賴理論》。我雖然有許多「問題」,是個好奇寶寶,不過還是喜歡看一些故事性強、消閒的書,理論方面的書大約仍是和枯燥、教條、硬幫幫劃上等號。最近在讀盧梭的《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》,這才發現我可能只看過少年版的《愛彌兒》,什麼《懺悔錄》、《對話錄》只知道書名,至於《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》、《社會契約論》更是很晚才知道。那本我當小說看的《依賴理論》,為我打開了一扇知識的窗口,讓我的閱讀跨出純文學,而且讓我知道人生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問號,尋找答案的過程比最後的結果更具挑戰。

我加入社發所,向幾位年輕的教授們學習,結識了許多同樣對世界充滿熱情,好奇、懷抱著盡其在我的理想在自己的崗位上奮力前進的夥伴們,當「問題兒童」到了中年、初老時,固然知道人生不盡如意、個人何其卑微,我卻也不曾忘記社發所讓我學習到如何面對社會,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正確,有這麼一個說法,文學揭發現象,社會學家提出理論解釋,那麼社會發展研究所就是試圖把理論在現實社會中實踐。

我仍然在寫小說,因為遇見社發所,我的小說中除了揭示現象,也有許多社會關懷,更努力為許多問題呈現出我理解的面貌,小說家村上春樹說:「小說家是以多觀察,但只稍微下判斷為業的人。小說家的任務,是把該下的判斷,以有魅力的形式悄悄交給讀者。若小說家開始嫌麻煩或單純只為自我表現,而開始自己下判斷時,小說就會變得無聊。」也許有人會覺得我的小說解釋太多,不過,我自己知道答案。

相關報導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aptTkOcsMH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