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友介紹:碩專 謝梅華

01 November 2018

作者介紹:
社發所碩士碩專第五屆畢業生,目前為立委與台北市議員服務處主任

讓我重新自省.再出發的系所

考社發所時並不知道她是個提供行動者建立一個行動論述基礎,培植厚實行動實踐力的基地。(請大家別瞪我!)

當時是想,做了12年民代助理,雖然熱誠滿滿、行動力十足,勤於跑基層,風評好,事情一直來,人越做越累,工作一直推疊起來,事情滿到脖子上來,加上工時長、無正常假日與年假,而且工作存在性是跟著老闆任期連任成功與否而定,完全不符合家人的期待,所以當時想說唸研究所來充實自己、增加未來工作選擇性,沒想到進入社發所後,反而是驅使我更嚴肅、認真正視「民代助理」該完成的「工作」。

進到社發所後,才發現過去只有處理到個案以及問題的表面,進入社發所學習到,地方建設並非在成就民意代表本身,更重要的是能喚醒在地對地方公共事務與環境人文的關注;而這深刻的一擊便是來自於參與南洋台灣姐妹會的實習課程。

到社運及非營利組織蹲點的實習課程是社發所一項特色,學生在申請選擇實習點前必須先提出計劃書,說明自己為甚麼想到該組織實習,提出自己對該組織的了解及想學習的內容,實習過程得全程參與行動組織的所有活動。當時姐妹會是在永和社區大學開設識字班課程,每一堂課的教案是從討論姐妹想知道的事、切身於新移民姐妹的生活問題出發,例如看醫生、例如台灣對新移民政策的不和善面、例如因為語言與文化差異產生的溝通問題,以話劇呈現生動的課程、請所有上課的人分組一起上台報告,有別於一般坊間的純識字教化規訓課程,姐妹們不是沉默的聆聽者,透過多次表演、上台說話,讓姐妹們展開自信。一連串課程下來,姐妹們的生活問題與在台生活感想,讓我們反思到台灣的法規若不改,那麼我們的課程只是暫時紓緩台灣的不友善而已。透過識字班組織結社、找地方聚會、討論法規不合宜處、開法規聽證會、培訓多元化文化種子教師、編寫姐妹們喜歡的生活性教材、親子工作坊…,再看美濃姐妹以南洋廚房美味料理、歌曲,讓大家更認識只有文化的差異、沒有高低之分。細數這些實習內容,是因為那兩年社發所的課程都化成日後我回到職場時的工作養份。

透過這一連串實習、跟著上街頭、聽學長姐們參與各種運動經驗的分享,體會到要站在可以發揮力量的位置、努力戰鬥。回頭再反思民代助理工作,光爭取建設或解決民眾陳情是不夠的,那只是完成公共事務的表面,如何透過切身的公共事務讓社區居民聚集起來、動起來,產生社區營造、公民運動,我希望成為這樣的助理。

在社發所學習後,我開始進行地方的建設建議案時能帶著居民一起參與規劃討論,與居民與官員們深切討論,認真地看待地方需求、現場狀況、使用者的動線需求,並且加入在地文化元素,培力在地組織、加入社區營造,在投入行動與實踐的過程中,我更徹底體認到沒有所謂個人英雄式的生涯表現或成就,而是要促成壓迫者與受壓破者的結構性對話與解放。

很感恩誤打誤撞進入世新社發所,在這裡學習到變成一個稍稍不一樣的民代助理,也結識到許多議題工作伙伴,更擁有一群亦師亦友的師友,如果再選擇一次,我會更認真讀社發所的(真的!)。

p.s.社子島河濱公園與自行車道、社區環境改造、社子島媽媽文史生態解說員培訓2007年至今、社子島堤階植栽認養人認養堤防植栽2006年至今、社子島文化季、陪大學生做社子島功課…,這些都是我從社發所實習課程裡再延伸出來的工作。